东山再起的变循环
1991年,美国空军“先进战术战斗机”竞标尘埃落定,一向追求先进技术的美军在这次招标中选择了技术相对保守的YF119,而不是采用自适应变循环技术的YF120发动机。
然而,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曾经“落马”的变循环技术却在近年东山再起。自2012年美国空军与通用电气公司签订合同研发“具有三涵道和自适应循环风扇的发动机”以来,通用电气公司采用变循环技术的发动机先后取得多项突破,有望成为美军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美军在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规划中,明确提出“战区滞空时间提高50%,油耗降低25%,飞行航程增加35%”三项要求,变循环技术为这三项要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变”之道如何实现
现代战斗机大都采用涡扇式发动机。在涡扇式发动机中,风扇吸入空气后,一部分空气进入核心发动机(也称内涵道)与燃料混合燃烧后排出;而另一部分空气被风扇吸入后,绕过核心发动机进入外涵道,不进行燃烧,直接与内涵道内产生的高温气体混合后排出,形成推动飞机前进的推力。
由于自外涵道流入的大量气流降低了总体喷气的平均速度和温度,大涵道比(通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通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称为涵道比)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推进效率和热效率,意味着在等量燃料量下能产生更大的推力。但是,大涵道比发动机较大的风扇体积,直接导致发动机受风面积加大,阻力剧增,不利于高速飞行。
主流的军用涡扇式发动机多采用小涵道比,以求得在油耗和速度之间的折中。而以较低速飞行且侧重经济性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多采用大涵道比发动机,如波音787的劳斯莱斯瑞达发动机涵道比为10∶1。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在普通涡扇式发动机上,内、外涵道结构固定,因而无法改变涵道比。变循环发动机通过改变涵道比,同时兼容大、小涵道比的优点,满足了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需求。原理在于其有多路涵道,可通过涵道上的活门开关,改变进入内、外涵道的空气流量,实现适应不同作战背景的灵活切换。通过调节涵道比,航程和速度不再是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战机在高速和低速时都能获得性能优势。
从螺旋桨发动机到涡喷发动机,战机进入了“更高更快”的喷气时代;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空战从“高空高速”迈入强调“能量优势”的第三代战斗机时代。战机发动机的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改变了空中军事力量对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变循环发动机将使战机同时获得航程和速度的提升,形成新的空中优势。
大机动飞行中,由于飞行员需要承受的过载可达8-9个G,对飞行员承受大机动过载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07-04 15:29飞机是否也像钢铁侠一样,全身没有“死穴”呢?
06-13 14:30飞机的使用寿命是指机体结构的寿命。
06-05 17:30长期服役的飞机也会累吗?答案是会的,哪怕是钢筋铁骨的飞机,结构也会产生疲劳。
05-19 11:12人们为延长飞机寿命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05-10 11:49飞机液压系统就是通过液体压力来传递力和运动,实现对飞行员操纵力的放大,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05-04 11:13航空燃油这么贵,为什么飞机有时还要在空中放油?航空燃油又是怎么放出来?不会污染环境吗?
04-04 10:17在飞行过程中,有一种令无数飞行员“谈之色变”的现象,那就是“颤振”。因为一旦在飞行中发生颤振并发散,飞机就会在几秒钟内解体,飞行员几乎没有处置的时间,很容易造成机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
03-29 09:15舰面上停满了各式舰载机,显得霸气又威武。如此拥挤的状态,感觉转个身都难,更别提准确停靠了。
03-10 11:41飞行员操纵飞机进行空中加油被誉为“空中穿针引线”。
03-09 14:35“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为何在这里产生?
08-09 10:25铁索桥上见威风 勇士万代留英名,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万万火急”的命令,他们昼夜奔袭攻克不可逾越的天险。
07-30 09:0099A坦克目前是我国现役最强的坦克,也是我国首款“信息化坦克”。99A主战坦克重55吨,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200匹马力,升级版可以达到1500马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动化程度高、防护能力强、打击能力强,越野能力也十分强悍。
09-23 16:34075型两栖攻击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仅次于航母的大型水面舰艇,2019年9月25日,该舰首舰在上海举行下水仪式,2020年4月22日二号舰下水。075型两栖攻击舰具有独特的舰体设计,其强大的装载能力、机动作战能力,使其成为现代登陆和岛礁作战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09-23 14:33近年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山东号”航空母舰、“海南号”075型两栖攻击舰、“南昌号”055型导弹驱逐舰等一批“国之重器”闪亮登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3周年之际,科普中国、光明网联合百度App、好看视频推出“强军路上国之重器十年巡礼”系列节目,通过解读“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展现国防建设成就,弘扬科学家精神。
04-23 11:51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70余年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而作为海军水面舰艇的基石,人民海军驱逐舰的发展是对这段史诗最好的解读。
11-09 14:59离开中国空间站,踏上重返地球的路,航天员要闯过哪些关?首次选择降落东风着陆场,原因是啥?
09-17 08:392018年8月24日,我国第一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正式试航。055型导弹驱逐舰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万吨级驱逐舰,是中国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成就,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系列关键技术。
08-24 11:08近期,美国和俄罗斯加紧推进导弹研发、试射和部署工作,相互示强意味浓厚,引发两国战略博弈再度升级。
08-19 11:44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打开了中国行星探索之门。
08-02 08:51从身边的5G到组网的北斗,再到奔火的天问,创新的力量无处不在。
08-01 08:51潜艇部队十分重要。潜艇攻防均可使用,但不易掌握。我们必须设专门潜艇学校培养艇员,并设潜艇基地和专门训练潜艇之机构
06-19 10:41“忠诚僚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按照预设程序自主飞行,能够与有人机飞行员进行配合,具备很强的态势感知能力。
06-10 14:27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发射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对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进行了验证,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05-27 10:08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中国航母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科普中国军事科技》邀请著名军事专家曹卫东,带领大家回顾超燃的中国航母进化史,讲解从“改造”到“仿造”再到“创造”的伟大历程。
09-29 11:37航母问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二者可以说是一种剑不离鞘、鞘不离剑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共同成就当今海上霸主地位。
09-28 15:19《走向空天一体的新技术》主讲:傅前哨
01-05 15:55《航天发展简史》主讲嘉宾:杨宇光
10-09 11:161
08-25 11:38《建设航天强国》主讲人: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
08-14 19:57《空军航空兵主力装备》 主讲嘉宾:傅前哨
04-15 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