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大型军用运输机,环球霸王C-17强在哪里?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小白
策划:毕孝斌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编者按:航空迷翘首以盼的2018珠海航展将于11月正式启幕。即日起至航展期间,军事科技前沿将在线上为广大航空迷盘点当前国内外各主流机型——深度剖析其历史、发展与变革。
大型军用运输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一国空军的实际作战水平,装备足够数量规模的大型运输机,是建设战略空军的前提。同时,大型运输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工业实力的标尺,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工作难度系数高,需要健全的航空工业来支撑。放眼全球,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具备独立研发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能力。
美国C-17“环球霸王”大型军用运输机是美国空军装备的主力运输机,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现属于波音公司)研制,是一架可以兼任战术空运任务的战略运输机。C-17运输机在1991年完成首飞,首飞至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在综合性能上可以与C-17匹敌的大型运输机。
美国空军C-17“环球霸王”运输机
20世纪80年代,美国针对战略空运以及快速部署的需求,提出了C-X计划,替代老旧的C-141运输机,并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战略空运需求,研发一款能够担负未来战略空运的大型运输机。在这以前,美国空军的空运体系是由C-5“银河”重型运输机、C-141“运输星”运输机和C-130“大力神”运输机组成的, C-5运输机担负洲际间的战略运输,随后C-141将人员物资运输至战场的后方基地,最后再由C-130运输机运输至作战一线。三款不同级别运输机组成的空中运输网络看似合理完善,实际上却十分繁琐,整个过程需要多方协同,效率较低,严重限制美军的作战行动。
美国C-141“运输星”运输机
新型运输机的研发将满足美军运输机群更新换代的需求,并能够改善以往的空运体系结构。新型运输机将具有高度灵活性,不仅担负战略运输任务,提升美军的快速部署能力,还要具备野战机场起降能力、短距起降能力,具有战术运输的能力。相比C-5、C-141和C-130组成的空运体系,新型运输机将分担C-5运输机的一部分战略运输任务,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人员物资直接投送至前线。这种兼具战略和战术空运的优越性能大大简化了美军原有的空运流程,能够大幅度增加作战部队的机动性,提高作战部队的快速部署能力。
虽然是大型运输机,C-17仍具有简易机场起降能力
1981年8月28日,美国空军宣布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打败了竞争对手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竞标中胜出。同年9月,参议院接受了洛·马公司重新生产C-5运输机的提议,美国空军重新采购了数十架C-5运输机。同时,为了平衡麦道公司,空军也对C-X项目进行了拨款,赋予新型运输机C-17的编号。
C-5“银河”运输机
C-17运输机项目的研制历程并不顺利,直到1984年,C-17才完成基本设计,真正的研发阶段在1985年底才开始。随后,C-17在机翼载荷、机身重量以及有效载荷等几个关键的指标遭遇失败,又恰逢苏联解体,C-17的采购遭到削减。经历了项目拖延、超出预算的坎坷,C-17最终在1995年1月投入使用。
C-17长53.04米,翼展51.74米,机身直径为6.86米。采用悬臂式上单翼主翼加T型尾翼的常规布局,超临界机翼,机翼设有翼梢小翼,翼面积达353平方米。悬臂式上单翼机翼的翼盒外置,不会占用货舱容积。前三点式起落架,可以在未铺设的跑道上起降,起落架位于机身两侧的整流罩内,确保货舱的连续性。使用四台F117-PW-100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推力可达40440磅。发动机设有反推装置,可以使飞机进行快速的减速制动和下降动作。
C-17采用常规布局,但机翼设计却十分先进
C-17设有两名飞行员,座舱为先进的数字化座舱,设有两具平视显示器和四具多功能液晶显示屏。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的数字式电传操控系统,发动机和飞行数据可以由液晶显示屏直接显示。C-17空重约128吨,最大起飞重量达265吨,有效载荷超过77吨。机舱两侧共设有54个可折叠式座椅,中心线可安置48个座椅。尽管C-17外形与C-141相当,然而其货舱容积却可以与C-5相提并论,能够运载陆军M1A2主战坦克,也可以并排运载六辆吉普车或卡车,被运载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入货舱内。货舱内设有完善的空投装置,并可以实现大型装备的超低空伞降。
波音公司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共有274架C-17,其中最大的用户为美国空军,在12个军事基地中共有233架C-17。此外还有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等12国装备有C-17运输机。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作过一次分析,美国把两个师运输至国外某地,需要497架次C-141,再由1177架次C-130接替运输,而这些运输任务只需要260架次C-17即可完成。由此可见,C-17运输机的先进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多的是在于作战理念,这种理念同样代表着大型运输机的发展潮流,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