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眼镜蛇”——P-39战斗机
2018-06-07 16:50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国
策划:肖春芳
制作:中新起乐军情观察室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P-39“空中眼镜蛇”战斗机,全金属结构,前三点起落架,完善的通讯设备(在二战时期,通讯设备较顶尖),都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但机内空间狭小紧张,飞行员操作不便;发动机高空功率不足;静稳定性差,不易操纵;侧开的汽车式舱门进出不便,逃生困难;结构复杂,维修困难等缺点让军队对它评价甚低。
服役之初,P-39在上升到4267米(14000英尺)的高度时,其正常吸气的艾利逊(Allison)V-1710发动机就应付不了这个高度的稀薄空气(即发动机动力不足)。由于发动机装在机身中部,每次检修发动机,地勤人员都恨不得把飞机大卸八块。
P-39跟随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作战单位,在北非、地中海和太平洋战场发挥了战斗作用。二战中不少“空中眼镜蛇”还被作为援助物资交给苏联空军使用。苏联空军十分喜爱这种飞机,记录显示苏军使用的各种外国战斗机中,“空中眼镜蛇”的战绩排名第一。在P-39“空中眼镜蛇”基础上,贝尔公司还发展出P-63“眼镜王蛇”,该机成为贝尔公司最成功的量产固定翼飞机。
[责任编辑:赵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