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俄罗斯独有的BMPT战车,是“终结者”还是“鸡肋”?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军事问答 > 正文

俄罗斯独有的BMPT战车,是“终结者”还是“鸡肋”?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2022-06-02 14:22

军事问答

  网友提问:

  最近俄罗斯把BMPT战车派往了冲突前线。因为它采用坦克底盘,配备机关炮、反坦克导弹、榴弹发射器多种武器,射击范围大,本身还有个绰号叫“终结者”,于是被一些媒体称为巷战利器,觉得它能迅速扭转俄军在顿巴斯地区打巷战的困境。但也有报道称,它刚参战,就因为遭到乌克兰火炮射击而狼狈撤退。它到底适不适合打城市战,是巷战“终结者”,还是样样能干样样稀松的“鸡肋”?

俄罗斯独有的BMPT战车,是“终结者”还是“鸡肋”?

▲ 早期的BMPT战车

  熊伟:

  BMPT这种战车是俄军结合车臣战争中城市战的经验教训研制的,确实要比俄军传统的坦克、步兵战车,包括美欧的坦克战车,更加适合打城市战,因此不是鸡肋。但它的研制比较“简陋”,只是在俄军现有的底盘和武器中挑了一些,简单拼在一起,火控系统、信息化能力、针对性等方面并没有下功夫,因此城市战能力并不强,算不上巷战“终结者”。

  BMPT基本上可以看作下面几样东西的拼接:T-72或T-90坦克的底盘,苏式步兵战车常用的30毫米机关炮,车载机载的9M120重型反坦克导弹,步兵用的3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7.62毫米机枪。

  它的研制背景是因为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损失惨重,很多进入城市的坦克装甲车辆得不到及时的火力掩护,被隐蔽在城市废墟、高楼上层的敌方火力击毁。俄军坦克防护强,但火炮射界小、观察能力弱,无法对付高处目标;步兵战车有机关炮,能打击高处目标,但本身装甲薄弱,很容易被反坦克火箭筒甚至机关炮击毁。于是在战后,俄罗斯以T-72坦克底盘为基础,去掉原有的炮塔、坦克炮,换上一个更小的炮塔,形成了BMPT。

  这个炮塔上有两门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双路供弹,能发射高爆弹、脱壳穿甲弹、杀伤爆破燃烧弹等弹种,射角-5°~45°。这样的弹药和角度,能对付高楼上层的目标。

  炮塔两侧各有两个发射筒,里面是9M120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最大射程6千米,能击穿95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个最大射程和穿甲厚度在野战中反坦克不错,可是在城市战中没太大用处了。不过9M120系列导弹的制导方式,比较适合城市战。它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后期型是激光驾束制导),就是导弹沿着瞄准线飞,后面的火控装置瞄向哪,就打哪。相比红外成像、激光半主动制导,它更适合城市战里障碍多、烟尘多的环境,不光能打坦克,还能打工事、掩体。

  车体前方左右角各有一个AG-17D型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分别由一名乘员操作。炮塔上方有一挺PKTM型7.62毫米机枪。这三个武器适合攻击步兵,防止对方近距离偷袭。特别是AG-17D,类似一门近程的机关炮,或者超小型的速射迫击炮,在敌方步兵隐蔽在废墟后、建筑物内时,用它攻击要比机枪、机关炮更有效。

俄罗斯独有的BMPT战车,是“终结者”还是“鸡肋”?

▲ 参加阅兵的BMPT战车

俄罗斯独有的BMPT战车,是“终结者”还是“鸡肋”?

▲ BMPT战车

  从上面这些武器配置来说,BMPT还是比较适合城市战、巷战的,要比坦克、步兵战车更有效。但俄罗斯并未在火控系统、弹药、信息化能力上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设计,只是简单地“缝合”,因此在城市战巷战中,以上武器配置还是存在一些浪费和不足。

  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原本在步兵战车上,是要兼顾反装甲和防空,因此有两种射速:200发/分钟的针对地面目标,500发/分钟的针对空中目标。而在城市战中,特别是现在俄乌冲突中的那种城市战,它显然不需要考虑多少防空作战。两门炮,也有点多余。

  9M120导弹的远程反装甲能力,也不是城市战里需要的。如果为其专门研制和配备一种新弹药:火箭发动机更小,具备一两千米射程即可;节省出的重量给战斗部,并且改成半穿甲高爆战斗部,或者塑性炸药战斗部。这样的导弹,能更高效地攻击建筑、工事。在马里乌波尔战斗中,我们曾看到俄罗斯坦克抵近射击建筑物,攻击隐藏的守军。如果用这种导弹摧毁敌方坚固据点,会比坦克炮发射榴弹更有效。

  车体前面两个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能攻击接近的步兵,但射手只能观察前方约90°范围,射击范围更小,无法防御侧面。在最新的BMPT-72上,这对榴弹发射器就被取消了。

俄罗斯独有的BMPT战车,是“终结者”还是“鸡肋”?

▲ 最新的BMPT-72战车

  虽然武器多,但BMPT能同时动用的武器其实只有两种,机关炮、导弹和机枪基本上无法同时开火。车内乘员有5人,但对周围环境观察条件好的只有车长,其他四人都依赖于他的指挥来射击、驾驶,这很难适应复杂的城市战环境。现在很多新型装甲车在车体周边布设小型摄像头,提高周边环境感知能力,BMPT在这方面尚未看到措施。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BMPT的设计并不完善,针对城市战巷战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即便是作为坦克支援车,伴随坦克进行野战,它也只是比普通的步兵战车有更强的防护、更远的导弹,防空能力没有提高,榴弹发射器有点多余。相反,它的成本高几倍,还不能运送步兵。也正是这些原因,它在研制出来后迟迟没有投入批量生产,基本上只在阅兵式、展览会上露面。去年才有报道说,开始交付量产型的BMPT-72。

  至于报道中说BMPT参战时因为遭到乌克兰火炮射击而“狼狈撤退”,就属于过度贬低了。不论什么坦克装甲车辆,都没法抵挡从天而降的炮弹,遭遇炮击时都必须躲避、撤退。BMPT虽然城市战的能力比坦克、步兵战车强,但那也只是对付敌方的步兵、据点、坦克,不是对付敌方的炮兵。陆战相比空战海战,对兵器、兵力的配合协同更加讲究,没有任何一款战车可以成为陆战里的“终结者”。

  熊伟:2001年开始担任《兵器知识》杂志副主编至今,2003年获得副编审技术职称。至今已在《兵器知识》《我们爱科学》等期刊上发表科普文章200多篇;参与央视七套《军事科技》栏目的策划,撰写了《未来战场》《枪械大师》系列片的脚本文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现代都市作战的步兵装备》等脚本文案;主编过中国科普文选(第二辑)《利甲狂飙》一书,参与编著了《绘军事》系列漫画军事图书,组织和执行了“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国家名录”项目军事技术组的工作。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熊伟

  策划:金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