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弹道导弹用浮筒来发射,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早在二战时期就进行过探索,类似技术在二战后也曾得到一定发展,并成为现代潜射技术的技术。甚至近年来,还有些国家在尝试更先进的类似技术,以期打破当前的战略稳定格局。
▲ 德国U型潜艇拖曳V-2导弹浮筒的构想图
▲ 纳粹德国的V-2导弹浮筒结构示意图
▲ 纳粹德国的V-2导弹浮筒使用示意图
二战时期,德国为了攻击美国,就曾设想了一种浮筒发射模式:将导弹放到特制的浮筒中,用舰船运到大西洋中发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攻击纽约等大城市。1942年5月31日至6月5日,德国海军利用潜艇U-511作为发射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固体燃料火箭水下发射试验。
1943年秋,德国开始研究V-2导弹的潜艇发射,设想将V-2装载于储存/发射舱内,由潜艇拖曳航行。1艘大型远洋潜艇可拖曳3个这样的发射舱,进行为期30天的海上航行,到达美国近海后发射浮筒竖起,导弹即可发射。
▲ 德国V-2导弹,要把它装入潜艇内的确有难度
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以及战争后期的资源匮乏,这个想法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级,德国就战败投降了。当年苏军攻占德国境内的武器试验工厂时,发现了几个未完成的V-2导弹及其储存/发射舱。苏联人仿制了这种发射装置,并将其命名为“机器人”,进行了发射测试。当时导弹射程有限(V-2导弹最大射程只有322千米),发射限制多,加之潜艇发射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浮筒式发射方式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将这种储存/发射舱设计运用到了以后的潜射导弹系统上。
▲ 苏联水下平台发射试验
以后,这种技术虽然没有被实际部署使用,但成为潜艇发射导弹技术发展的基础。通常各国在潜射导弹的研制初期,都要利用浮筒来进行水下发射试验,以避免可能破坏昂贵的潜艇,并可对各种姿态和工况进行模拟。实际上,这种技术与以后成为主流的弹道导弹潜射技术相比,有诸多优势。
一是部署成本小。众所周知,战略导弹核潜艇为了安全控制和产生集约效应以分摊成本,不得不在一艘潜艇上部署10枚以上的导弹,这使得潜艇与10余枚导弹的制造成本成为天文数字,对任何国家都不是小数。而且潜艇的一次巡航很少能超过1个月,否则艇上人员会出现心理问题。远航时潜艇全部都在水下潜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隐蔽性。但是一艘潜艇即使在最好状态下,一年也只能远航5个月,其余7个月要进行人员休整和潜艇保养,为此各国战略导弹潜艇部队大多服役潜艇数量均为3的倍数,其中1/3部署、1/3整修和1/3训练。而如果采用浮筒式部署,一方面其不需要昂贵的潜艇作依托,任何潜艇或水面舰船都可以作为拖曳动力,另一方面浮筒使用无需集约部署,单筒即可形成战斗能力,这大幅减低了发展门槛的成本,此外,浮筒的运行维护成本与潜艇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二是技术门槛低。浮筒式发射的保障系统基本只有浮筒,与潜艇相比简单得多,而且少了人员的生命维持系统,设计和使用技术大为简化。因此其通常在潜射导弹发展初期使用,或作为试验设施存在。
三是作战隐蔽性强。战略导弹潜艇虽然可以机动,但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声噪源,因此各国都将搜索潜艇作为打击潜射核力量的主要方式。而浮筒发射系统在舰船拖曳到预定海域后,可以长时间静态部署在水中或海底,基本不会发出声响和辐射任何电磁波,因此利用现有的侦察设施很难发现。特别是,如果该系统部署在内陆湖中或国家内海、近海中,这里完全处于国家陆地警戒和反潜力量覆盖下,即使天基卫星或谍报抵近侦察也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也难以准确定位。这些都是潜艇发射和地面发射井发射所不具备的优势。
正因为以上优势,俄罗斯在2013年再次提出了利用类似装置发展固定在水下部署的“赛艇”洲际弹道导弹方案。由于冷战后俄核力量经费迅速萎缩,包括“北风”级新型战略核潜艇在内的大量昂贵的海基战略武器无法按照计划服役,俄罗斯开始青睐于这种廉价的水下部署方式。上个世纪90年代,俄国防部向马卡耶夫国家导弹研究中心订购了这种导弹。但同样由于资金问题以及“布拉瓦”导弹项目竞争,研发工作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直到2008年,才对导弹样品进行首次测试。2013年5月的消息称,俄罗斯计划由“萨罗夫”号潜艇拖曳“赛艇”导弹到白海海域进行发射试验。
▲ “萨罗夫”号潜艇
外界推测,所谓“赛艇”很可能是俄“轻舟”(P-29RM)潜射弹道导弹系列的发展型,它几乎可以打击到世界任何角落。虽然该型导弹此后再没有实质性消息,但可以看出,此类相对简单且廉价的发射技术可能成为任何国家在资金或技术不足情况下的一种选择。
李文盛:电子工程学士及军事学硕士,原总参某部高级工程师,从事军事信息与军事战略研究,以及远程作战问题研究,长期参加中国军控学会《年度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核态势评估(年度)报告》的撰写,在军内外十余家刊物发表学术及军事科普论文400余篇,参与《俄罗新军事基本情况》、《美国未来作战系统》等多部论著撰写,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及军队科研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为核战略与核武器发展、作战使用专家,在防空与反导,以及常规远程作战方面也有较深研究。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文盛
策划:金 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