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能化战争时代做好心理攻防是打赢战争的必然要求
首页> 科技频道> 军事科技前沿> 深度 > 正文

智能化战争时代做好心理攻防是打赢战争的必然要求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2021-05-17 11:39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时心理防护是指在作战行动中为有效防止官兵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提高作战心理素质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服务活动,是提高部队反心战能力、保持和巩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智能化战争不仅会发生在物理域、信息域,更会发生在反映人的知识、信念和能力的空间,而认知域则是智能化战争的制高点。因此,智能化战争需要人具有更高的知识素养、更快的决策速度、更强的心理素质,做好战时心理防护工作是打赢智能化战争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战争时代做好心理攻防是打赢战争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战争心理攻防的特点

  (一)以扰乱对手认知决策为目标。

  约翰博伊德提出的“OODA”理论被证明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扩展性,其强调决策是战场致胜的关键,必须使己方先于对方掌握作战决策主动权并控制、剥夺对手做出有效决策。在智能化战争时代,指挥员可以利用多种智能化手段对战场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做出决策,因此心理攻防的首要目标就是以海量信息尤其是精神信息为武器,对作战对象思维进行干扰甚至从认知域上控制对手,造成对手“思维宕机”,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降低决策有效性,造成决策错误获取决策优势。

  (二)以降低对手愿景驱动为目标。

  愿景驱动是参战力量不再被动的完成任务,而是自发自觉的奉献行为。智能化战争时代人由“台前”退居到“幕后”,更多的是以脑力决胜。而最新研究表明脑力劳动之所以会有疲劳感,是因为主观上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倦怠,一旦恢复和保持主观能动,那就可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因此,智能化战争心理攻防的又一重点就是降低对手愿景驱动能力,增大对手消极厌战心理,影响其脑力运算能力获取脑力优势。

  (三)以打破对手智能集群为目标。

  随着战争形态的进一步发展,单靠某个军种或某一力量取得最终胜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特别是智能化战争对人和武器装备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更因其涉及信息种类多、容量大、时效性强,更需要通过高效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人机融合,实现智能化作战快速响应的要求。因此,智能化战争心理攻防就是通过物理域、精神域的打击降低对手人机互动能力,打破对手智能集群削弱对手作战效能。

智能化战争时代做好心理攻防是打赢战争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战争战时心理攻防的必要性

  (一)“软杀伤”式的心理攻防已成重要作战样式。

  战时心理防护防的是攻心,护的是心理健康,夺的却是认知域的战略高地。它体现在格局虽小,背景却大,样式虽小,却关乎全局。从20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开始,战争双方都极为注重将心理战设计到整个战争行动中去。

  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在战前美军充分利用了其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手段对萨达姆政权、军队发动了宣传、恐吓、怀柔、甚至收买等各种形式的心理战攻势。其中最为耀眼的属“提克里特”电台。该电台早在2000年左右就在伊拉克地区开播,因较为贴近伊拉克民众生活,甚至担当萨达姆政府的传话筒所以并未引起伊拉克政府的警觉。但战争开始后开始后其迅速转变风格,电台播音员颇为是煽情的呼吁萨达姆共和国卫队的军人们弃暗投明、倒戈一击。早已听惯该电台的伊军官兵对自己搞不清楚自己为何而战、弄不明白如何而战。在美军“金钱收买高层、短信邮件威胁中层、广播电视弄混底层”的综合心理攻势下,伊军心士气产生了极大影响,很多伊军官兵出现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进而放弃抵抗,将胜利拱手让予敌军。

  据统计,自二战以来因心理战造成减员的战斗人员已经从二战时期的6.5%上升至了25%,使得心理战这种“软”杀伤作战样式成为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心里对抗的胜败甚至会直接影响战争的最终结局。由此可见战时心理防护必须把防敌心理攻击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对待。

  (二)战场杀伤机理的改变要求重视战时心理攻防。

  恩格斯指出:“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作战。”智能化战争的杀伤机理由动能、时能转变为定向能、生物能,暴力行动也将向隐打击、软杀伤、控意识等方式演变,最终达成物理上摧毁人,心理上控制人的效果,这样的作战方式和残酷的战场环境会使参战官兵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保持在极为紧张的水平线上。

  智能化战争各种高新武器杀伤强度大、战场环境极为复杂、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双方不仅在物域层面积极交锋,更因为现代心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战斗双方可以更加便捷、深刻的揭示人类的心理行为和日常活动,从而找出更加有效的攻击方法。这样的活动使得“隐打击、软杀伤、控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强化,并在智能化战争中能够大放异彩。在战场杀伤机理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下,官兵面对突如其来、出其不意的危险条件下极为可能出现应激心理状态,尤其是过于持久和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常常会超过官兵的正常承受范围,从而产生战斗性应激心理障碍。这表现为身心过度兴奋,直觉和注意力范围较之以往大幅缩小,最为严重时可能出现言语不连贯、思维和动作混乱等战时心理应激反应情况。这不仅会造成人机失调,自主决策失序导致整体作战效能大幅降低,还可能因此造成非战斗减员。

  (三)人机交互越发的紧密必须加强战时心理攻防。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毛主席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可以说人与装备交互的紧密程度、协调能力直接决定了战斗力的释放效果。尽管人不再以战场前沿对抗的形式存在,但在“情报搜集-判断情况-作出决策-组织实施”的决策回路系统中人仍然是中心环节,始终居于核心主导地位。

  “末端无人,中枢有人,行动无人,操控有人”以人的认知思维为作战目标双方通过多维度对心智的影响和对认知体系的干扰达到控制、减弱对方思维意识从而最终夺取“制智权”将是智能化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若把军队比作一个人的话智能化战争就是要通过将“斩首瘫体”的信息化作战模式转变为“控脑瘫体”,使对手在能听能看能动的情况下却因压力过大思考能力降低造成决策失效。一旦参战官兵在智能化战争活动中因激烈的对抗活动产生了恐慌、怯战避战的心理压力,那轻者可能丧失斗志影响作战行动的展开,重者甚至造成人机融合效能降低,失去胜利。

智能化战争时代做好心理攻防是打赢战争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战争战时心理攻防应把握的重点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再高级的武器也得有人来操作,再先进的科技也是由人来发明。针对智能化战争时代心理攻防致伤度强、范围广泛、隐秘性高的特点必须摒弃传统“有病治病”的心理防护观念,而应当树立起预防于先、积极防护、优化人员的理念,构建起全维全时、攻防有序的心理攻防体系。

  (一) 攻防结合、预防于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心理攻防从幕后走向前台已是智能化战争的特点和必然的趋势。平时建服务于战时用,战时所用促平时建。敌我双方的心理攻防在智能化战争时代早已不分平时战时,因此在战前不仅需要组织参战人员进行心理测试,还需通过大数据平台摸清我参战人员在心理攻防过程当中的认知状况、态度倾向、现实需要,准确地把握参战官兵的心理特点,研究制定心理攻防预案,科学预测在面对敌方攻击和紧张氛围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和原因;另一方面再通过大数据网络、情报体系等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细致的分析掌握敌方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官兵状况、实施心理攻防的组织架构和力量编成,总结敌以往实施心理进攻的内容战法等情报,有针对性的制作心理攻击预案,提高我参战官兵抵御心理攻击的素质能力和对敌心理作战能力。

  (二) 注重实效、积极防护。

  智能化战争战时心理防护必须通过“健全体制、科学引导、自我调整”这三方面有效配合提高官兵战场适应能力。首先应灵活运用网络、流媒体等媒介开展符合己方作战意图的教育,从理念上增强己方人员战斗意识,做好心理和思想准备,赢得战争话语权和主动权;其次要制定心理防护实施预案合理划分各作战阶段心理防护实施要点,紧跟战斗进程,利用心理攻防无人机、智能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官兵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危机干预,清除心理障碍,阻断不良情绪的蔓延,保证智能化战争的关键—战斗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激情;同时要锻造官兵顽强的战斗意志品质,继承和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帮助战斗人员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三) 突出人才、建强队伍。

  智能化战争时代心理攻防是全方位、无死角,攻与防这本为矛盾的双方一体化趋势却越来越明显。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的心理攻防实践再到近期的研究表明,武器杀伤的震慑力、战场情景的影响力,心理博弈的全方位必然会给官兵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行为干扰,造成战时心理应激反应最终削弱部队战斗力。针对现阶段我军基层心理专业人员少、能力偏弱的问题需设置专门的“心理攻防机动组”,哪里有需要就向哪里去,保证心理攻防力量全程在位。

智能化战争时代做好心理攻防是打赢战争的必然要求

  同时要注重战时心理攻防训练的“平战结合”。平时战时心理攻防训练是量的积累,通过专业心理服务人员战前临战准备阶段认真分析和把握战场心理应激的特点和成因对官兵开展针对性心理训练,感受智能化战场环境,引导官兵认识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引导排除干扰,帮助官兵恢复心理平衡;战时则借助我军心理攻防力量呈现我在作战中的有利态势,适当放大战果,激发我方斗志,并教会参战官兵科学的认知方法,让他们能以客观、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待自己,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挫折的时能够及时自我调整,牢牢把握战场主动权。

  联合出品:科普中国 光明军事

  作  者:袁逸群 宁政杰

[ 责编:金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