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是“国产专家一号”,三次与死神擦肩,沉默一生为国铸剑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短视频 > 正文

他是“国产专家一号”,三次与死神擦肩,沉默一生为国铸剑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2021-04-13 08:43

  编者按: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他就是于敏。

  本期《了不起的军工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敏为国铸剑的一生。

他是“国产专家一号”,三次与死神擦肩,沉默一生为国铸剑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图片来自网络)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记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他是“国产专家一号”,三次与死神擦肩,沉默一生为国铸剑

于敏在工作(图片来自网络)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他是“国产专家一号”,三次与死神擦肩,沉默一生为国铸剑

于敏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科学家代表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 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分析我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们用热血书写的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整理:赵清建)

他是“国产专家一号”,三次与死神擦肩,沉默一生为国铸剑

本作品由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天才简史联合出品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