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普中国《军事微课》,我是崔永杰。上期我们给大家讲了为什么要研制核潜艇,本期我们为大家讲一讲核潜艇的发展简史。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核动力技术和导弹技术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早在1939年,美国就开始设想使用核能作为潜艇的动力。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也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1954年,与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名字相同的“鹦鹉螺”号核潜艇正式下水,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生。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向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无法完成的壮举。
1959年前后,前苏联也建成了自己的核潜艇,在整个冷战期间,与美国的核潜艇在大洋深处上演了一幕幕的“捉迷藏大戏”。
1960年,美国又建成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并成功在水下发射了“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使潜艇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此成为活动与水下的更为隐蔽的战略核打击力量。鉴于核潜艇如此优越的性能,美国海军宣布不再建造常规动力潜艇,并将所有的潜艇换成核动力潜艇,此后英国、法国和中国也相继发展出了自己的核潜艇。
在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连续航行4000多海里,率先到达战场,并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三枚鱼雷,两枚命中,该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海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这也是核动力潜艇问世以来首次参战并取得战果。迫于缺乏对核潜艇的反制能力,阿根廷海军从此龟缩在港内不敢出海,直至英阿马岛战争结束。
作为有力的综合作战利器,核潜艇经常被配置在航母特混舰队中,伴随在航母左右,肩负航母的护卫使命,并同时承担反潜和反舰的任务。冷战结束后,随着 “由海向陆”战略思想的转变,美国不再发展诸如“海浪”级这种用于对抗前苏联核潜艇的高性能攻击型核潜艇,转而发展“弗吉尼亚”级这种成本较低的核潜艇和改装其他核潜艇。突出其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和运送武装蛙人的能力。在海湾战争中相当一部分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式由核潜艇平台发射的。
到20世纪末,核潜艇的排水量已经增大到26000吨,水下航速达到20至40节,装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鱼雷等武器,下潜深度300至900米,续航力、隐蔽性、突击能力大为提高。世界上拥有常规潜艇的国家有40个左右,而真正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只有区区几个核大国。
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介绍几款有代表性的核潜艇以及他们的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