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明志
策划:武玥彤
主播:李彬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喜马拉雅
网友提问:为什么如此先进的“全球鹰”无人机也会被击落?
专家解答:
美国的1架“全球鹰”无人机于2019年6月20日折戟霍尔木兹海峡。其实,“全球鹰”折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1年8月,1架执行通信中继任务的“全球鹰”在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地区坠毁,而当时美国只有2架有通信中继能力的“全球鹰”;2012年,1架执行海上监视任务的“全球鹰”在切萨皮克湾坠毁;2017年和201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和西班牙,又各有1架“全球鹰”坠毁。所不同的是,前几架“全球鹰”都是因机械故障而坠毁,这一次则是“全球鹰”首次在实战中被对手地面防空武器击落,对“全球鹰”的神话是一次重击!
这次被击落的是美国海军的MQ-4C无人机,它是在RQ-4B“全球鹰”的基础上满足美国海军广域海上监视需要而改进的一型无人机,属于美国海军海上巡逻侦察体系的组成部分。“全球鹰”无人机配装1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AE3007H涡扇发动机,升限约为18千米,巡航速度约570千米/小时,机上传感器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光电和红外系统,每个地面站系统有5名操纵员,其中1名飞行器操纵员,1名战术协调员,2名任务载荷操纵员,1名电子侦察协调员,地面站主要对“全球鹰”的飞行状态进行监控,对任务系统进行控制,飞行任务则由系统自主完成。“全球鹰”在设计上贯彻隐身原则,发动机进气道位于机身上方,高空飞行时可用机身屏蔽进气道的反射信号,提高雷达隐身能力。
尽管如此,“全球鹰”还是被伊朗的地面防空系统击落了。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预警系统侦测到了“全球鹰”的位置。“全球鹰”要侦察伊朗目标,机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必然会辐射电磁信号,地面雷达侦察系统双站定位即可掌握其位置。二是霍尔木兹海峡宽度有限,迫使“全球鹰”靠前侦察。海峡最窄处的宽度不到60千米,即使按美国自己的说法,被击落的地点距伊朗海岸线的距离也只有34千米,在这个距离上,再先进的隐身飞机也进入了雷达的“烧穿距离”,会现出原形的,雷达具备稳定跟踪的条件。三是伊朗的地面防空武器也具备抗击条件。伊朗使用其国产的“霍达”防空系统,其射程为50千米,射高达25千米,在靠近海岸地带部署时,隐蔽发射阵地,完全有可能打“全球鹰”一个措手不及。
地面停放的MQ-4C无人机
空中飞行的MQ-4C无人机
伊朗的“霍达”地空导弹
王明志,1980年6月加入空军,1991年获军事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军事学博士学位。曾任航空兵部队作训参谋、副团长、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先后在《外国军事学术》、《空军军事学术》、《外国空军军事学术》、《中国空军》、《航空杂志》等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1996年以来为《世界军事年鉴》“航空武器装备”类目撰稿人;担任3本教材的主编、副主编;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空军军事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责编:赵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