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岳江锋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当今世界,随着无人机、无人舰船等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对无人战车的发展也青睐有加。一些无人战车陆续投放局部战场,已成为信息化战场上的重要作战力量,而素有“陆战之王”美誉的主战坦克,自然也法排除在无人化改型的行列之外。目前,美俄都在对坦克进行无人化改型,并为其赋予新的功能。
美军的“坦克之王”——M1主战坦克
M1“艾布拉姆斯”坦克是美国第三代主战坦克,“艾布拉姆斯”的命名来自美国前陆军参谋长、驻越美军司令官克雷顿·艾布拉姆斯上将。该坦克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适逢越战期间,研发设计过程较为仓促,因此初始性能并非上佳,但通过不断改进,逐渐成为一款高性能的坦克,被誉为“坦克之王”,其装甲防护能力尤为突出,甚至曾号称“从不会被击毁”!
M1主战坦克全长9.78米,宽度3.64米,高度2.43米,战斗全重63吨,最大行驶速度72千米/时,最大行程465千米。M1坦克整体构型与“巴顿”系列坦克截然不同,车身低矮得多,装甲厚度从12.5毫米到125毫米不等,正面与侧面均有倾斜角度来增加防护能力,故避弹能力大为增加。
M1主战坦克的一项革命性创新就是抛掉了以往坦克惯用的柴油机,首次使用了涡轮发动机。这一改变不仅节省了燃料消耗,而且可以进行更安静的作战,其声音如此之小,遭遇到这种坦克的士兵在没有警觉的情况下就被消灭,因而被称为“耳语般死亡”。
自从M1系列坦克问世以来,产量已超过1万辆,其家族成员众多,主要有M1、M1A1及最新型号M1A2等改型,装有全新的装甲和电子设备,主要用户是美陆军及海军陆战队。
“坦克之王”化身为无人驾驶突击清障车
测试中的“无人驾驶版”M1坦克(图片来自网络)
日前,美军正在M1坦克的基础上,开展无人化改型,发展出一种新型机器人综合清障概念车。据悉,“无人驾驶版”的M1主战坦克正在华盛顿州亚基马进行测试。这种类似于“机器人”的M1主战坦克可以在发动地面进攻前,清除战场障碍和雷区,进而使作战人员避开了突击清障和作战工程中面临的最危险工作。
众所周知,在地面作战中,一线部队通常会遭遇敌人的防御措施,包括铁丝网、壕沟、地雷及其他反坦克障碍物。而战斗工程人员则充当“冲锋队”的角色,来清除这些障碍,因此必然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
为此,美国陆军开发了M1主战坦克的无人驾驶版,又被称为“突击清障车”(ABV)。它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清障车辆,主要改造包括:拆掉了坦克上原有的炮塔和主炮,加装了矿井犁、推土铲、军械清除工具以及可引爆的扫雷系统,这使其前部乍看上去像一台“推土机”。此外,通过在顶部加装反应装甲,该坦克可以更有效地对抗反坦克火箭和导弹攻击。
突击清障车作为一种新概念的“机器人综合清障车”,由后方士兵远程操控。车身连接了一整套外向型摄像头,而且这些摄像头连入了无线网络系统,同时车辆还加装了远程转向和设备操控系统。这种突击清障车可以穿过铁丝网、填充壕沟,用火箭推进式线性炸药冲击雷区,并粉碎反坦克障碍物。
该车目前正在亚基马训练中心接受联合作战评估测试。联合作战评估是一种实地演习,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通过这项评估,旨在测试未来可能投入应用的机器人技术,为开发更多的机器人地面车辆积累经验,特别是陆军已决定对M2“布拉德利”战车进行无人化改进。
俄制无人炮塔型未来坦克化身为侦察武器
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进行坦克无人化的尝试,但俄罗斯的坦克无人化先从无人炮塔开始的。众所周知,现代坦克大多由四人乘员组构成:即车长、炮手、装填手和驾驶员,除了驾驶员的位置一般处于车体最前方,其他乘员的身体部位多多少少被塞进了炮塔里。虽然坦克的顶部和炮塔都是装甲集中防护的关键部位,但还是顶不住“钻天入地”的反坦克武器。
俄制T-14“阿玛塔”坦克自2015年亮相以来,随着换装152毫米火炮传闻的出现,该坦克的无人话题也屡次被俄罗斯媒体提及。如今T14作为“未来坦克”,其无人炮塔已投入应用。这种坦克配有遥控战斗模块、专用的武器站、专用的带超强防护弹药室和自动装弹机,即使车组人员被击伤,无人炮塔依旧能够发射炮弹进行攻击。
其实,无人化转型后的T-14坦克首先是侦察武器。采用主动相控阵天线的多普勒雷达可以在距离100千米的范围内跟踪特别指定的50个以上的目标。依靠闭路通信,可以对“联盟”152毫米自行火炮、近程和远程防空导弹进行目标指示和瞄准。T-14坦克的设计体现了网络中心作战概念,它与T-90等其它坦克、装甲车辆组成战斗小组。
改进了无人炮塔的T-14坦克(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无人机、无人舰船等迅猛发展,无人战车也逐步走向战场。其中,素有“陆战之王”美誉的主战坦克,自然也法排除在无人化改型的行列之外。目前,美俄都在对坦克进行无人化改型,并为其赋予新的功能。
[责编:张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