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来袭 为何不会爆炸的导弹也能在地面作战中大放异彩?

2019-06-06 12:48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兰顺正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在广大民众传统印象中,冲突中靠扔石块砸对方是非常原始的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精确制导技术“加持”的“石块”也能在现代战争中大放异彩,这就是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

  刀锋导弹削铁如泥

  美军近日公开一种秘密研发已久的新型“地狱火”空地导弹,专为“定点清除”打造。这种代号“R9X”的新型导弹基于AGM-114“地狱火”系列反坦克导弹(弹长1.6米,弹重45千克)改进而来。与传统“地狱火”导弹依靠高爆穿甲弹头杀伤目标不同,R9X更像是一把具有精确制导能力的“飞刀”,其的弹头中填充了惰性物质,并不会爆炸,而是会在命中目标前几秒,将收纳在弹身内的6把金属长刀弹射出将目标切成数段,因此美军内部也将其称为“刀锋”导弹。

  “刀锋”导弹属于一种典型的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顾名思义,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采用了精确制导技术但不会产生爆炸,一般是通过自身动能来撞击目标以达到杀伤效果。

  目前,该技术在空天防御领域使用的比较广泛,技术也相对成熟,现在一些知名的反导武器,很多都采用动能拦截弹(因为空天拦截相对速度极快,使用爆炸战斗部很可能因为极小的起爆时间误差而与目标擦身而过)。以美国“萨德”为例,该系统的拦截弹由级固体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动能杀伤拦截器(KKV)组成。动能杀伤拦截器(KKV)主要由用于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弓头、信号处理机、数字处理机、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和用于机动飞行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等组成。红外导引头通过向弹载计算机传输目标导弹战斗部的红外成像进行制导。整个KKV(包括保护罩)长为2.325米,底部直径为370毫米,重量约为60千克,飞行速度为2000米/秒,具有很高的毁伤动能。但是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在地面作战中的出镜率并不是很高,因为应对地面目标并不需要像空天目标那样苛刻,所以既能扩大毁伤面积又能适当弥补打击精度不足的爆炸武器大行其道。

刀锋来袭 为何不会爆炸的导弹也能在地面作战中大放异彩?

  一身“蓝”的水泥弹(图片来自网络

  水泥炸弹崭露头角

  不过近一段时间以来,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在地面作战中的作用也开始受到关注。在此,就必须提到“水泥炸弹”。所谓的水泥炸弹,指的是将传统精确制导炸弹的主体换成混凝土,保留其原来的精确制导组件如激光制导或者GPS制导装置,通过战机从适合高度投放后精确落向目标,将目标“砸毁”(为了有效区分水泥弹一般涂成蓝色)。水泥炸弹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一战时期,当时由于飞机参战尚在摸索阶段,有飞行员将砖块之类的硬物带上天后砸向地面的目标,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战术也随之被放弃了。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水泥炸弹再次出现在各国军队中,不过主要用于训练,一方面其能够模仿实弹的投弹和弹道,可以用来训练战机飞行员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不会爆炸,能减少训练中以外伤害的发生,而且水泥炸弹的使用成本要低于实弹。

  随着近年来战争形势的变化以及精确制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水泥炸弹再次有了用武之地。现代战争中对平民误伤早已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如美国频频发起的无人机反恐行动造成的大量民众伤亡除了引来所在国的抗议,也让自己在国际社会颜面尽失。同时战争中的弱势方为了能躲避打击,往往会主动将平民作为“肉盾”,如故意把军事装备、作战人员、敏感设施隐藏于平民聚集区,而一般精确炸弹杀伤半径高达数十米,危险界半径高达上百米,这无疑让攻方束手束脚。有报道称,“IS”首脑巴格达迪在转移过程中曾经被美国无人机发现,但是由于其所乘坐的车辆运载了大量炸药,而且转移路线紧邻人口密集区,因此美国无法发动空中打击,只能将其放走。

刀锋来袭 为何不会爆炸的导弹也能在地面作战中大放异彩?

  极端分子被“砸”于车内(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既能准确消灭目标,又能最大限度的不殃及无辜,各国将眼光投向了水泥炸弹这类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在法国主导的利比亚战争中,卡扎菲军队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武装皮卡藏身于城市平民区中,为减少平民伤亡,法军战机就使用了水泥炸弹对卡扎菲政府军停放在街道里面的装备进行轰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准确砸毁目标的同时,对周边的设施破坏却很小。在反恐战争中,水泥炸弹也表现出色,据称美军于2011年5月猎杀“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本•拉丹时,曾将与水泥炸弹功能相似的同类武器列入备用攻击方案。在2017年2月,本·拉登的女婿马斯里在郊外一辆行使的轿车中被美军投放的水泥炸弹砸中身亡,从现场照片来看,炸弹准确命中了汽车顶部,其他部位仍完好无损,目标人员确定死亡。

  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前景广阔

  本次美军公开的“刀锋”导弹,可以被视为水泥炸弹的升级改良版,相比只能采用自由落体+滑翔的水泥炸弹,“刀锋”导弹最大的不同在于自身具备动力系统。类似武器美国在上世纪已经开始研发,典型型号有: 瞄准线反坦克导弹( LOSAT) 、紧凑型动能导弹( CKEM) 、高能量导弹( HEMi) 、超高速反坦克导弹( HATM) 等,普遍采用高效能发动机和激光驾束制导,靠加固实心弹头以6马赫以上的高速撞毁敌方装甲车辆。而“刀锋”显然以反人员等有生目标为主,再加上具备弹体撞击和刀片切割双重功能,可以适用于更为广阔的作战环境和目标,更具灵活性。据美军官员透露,“刀锋”导弹于2011年开始秘密研发,2017年秘密服役,已在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索马里、也门投入实战,美国防部及中情局先后使用过6次。《华尔街日报》记者表示能确认其中2次实战记录——五角大楼和中情局各1次。

  综上,“刀锋”导弹的问世,代表了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未来在地面作战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阅读剩余全文(

划重点

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采用了精确制导技术但不会产生爆炸,一般是通过自身动能来撞击目标以达到杀伤效果。由于精度高而打击面不广,所以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惰性战斗部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在摧毁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波及无辜,因此在未来必将大放异彩。

[责编:张蕃]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