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之盾成长记(三):让核导弹失效的“星球大战”计划

2019-03-06 17:37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岳江锋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自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后,该系列电影就成为好莱坞的金字招牌,因其惊人的风靡程度,被誉为美国精英主义精神的代表之作。其实,在美国历史上有一套真实的“星球大战”计划作,曾颠覆性的影响了美苏之间冷战时期的战略博弈。1983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提出,计划使用最新的现代化技术为美国建立一套坚不可摧的导弹防御系统,让核导弹变得毫无用处,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当时舆论界就以时髦科幻影片“星球大战”来称呼这项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总体设想是怎样的?

  “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重点是在洲际弹道导弹各飞行阶段对其实施多层拦截,以确保美国的安全,计划所设想的主要武器包括天基定向能武器(如氟化氢化学激光器、核能、X射线激光器、带天基反射镜的准分子激光器、中性粒子束武器)和动能武器(非核拦截弹和超高速电磁炮等)。

  总的来说,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导弹从发射装置发射到飞出大气层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在大气层内飞行,一般称为导弹的助推段,也叫上升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导弹飞出大气层外,在大气层外向目标区域飞行的过程,一般称为飞行中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导弹到达目标区域上空附近,重返大气层,命中目标的过程,一般称为重返大气层阶段或再入段,即末段。

  为了实施层层拦截,“星球大战”系统构成了“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及其携带的武器系统组成,用星载常规武器或定向武器攻击刚刚发射不久或正在穿越大气层的战略导弹;第二道防线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组成,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第三道防线由天基定向武器、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组成,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第四道防线由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组成,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根据最初设想,每层拦截的成功率高达90%,经过四层拦截,可击毁来袭导弹99.9%。

  定向能武器是如何开展导弹拦截的?

  定向能拦截武器是指将电磁能量或拉子能量沿来袭目标方向发射,以光速或近光速传播,并集中到运动目标处,造成目标破坏或环境变化,使目标失去原有功能或改变目标运动轨迹的武器,又称射束武器或能束武器。

  定向能武器依其被发射能量的载体不同,可以分为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无论能量载体性质有什么不同,作为武器系统的共同特点是:首先,这种武器系统的能量束传播速度可接近光速,一旦发射即可瞬间命中目标,无需等待时间;其次,能量非常集中并且很高,如高能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可达到几百至几千千瓦,击中目标后使其破坏、烧毁或熔化;最后,由于发射的是激光束或粒子束,它们被聚集得非常细,来得又很突然,所以对手难以发现射束来自何处,因而来不及进行机动、回避或对抗。

  理论上讲,“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定向能武器可以挫败处于任意飞行阶段的弹道导弹。但是,当时的定向能武器技术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大量的科学和工程上的困难问题有待解决,其关键部件(如激光器和中性粒子束)的一些性能还必须提高数十上百倍才能有效毁伤导弹壳体。

导弹之盾成长记(三):让核导弹失效的“星球大战”计划

定向能武器作战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动能武器是如何开展导弹拦截的?

  动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的研究都是“星球大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动能武器的研制经费比定向能武器要多。所谓“动能武器”是指利用高超音速弹丸的动能直接碰撞的杀伤机理来摧毁来袭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或敌方卫星。动能武器现有主要形式有: 电磁炮、群射火箭、机载反卫星导弹系统等。

导弹之盾成长记(三):让核导弹失效的“星球大战”计划

电磁炮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动能武器中的电磁炮是靠电磁力把重量较轻的弹丸加速到高超音速,使之具有足够的动能(而不用爆炸方式)去损坏或摧毁敌目标;群射火箭是利用形成“群”(由于当时制导精度达不到)的高动能火箭来击毁来袭再入弹头;机载反卫星导弹系统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进展最快的一项计划,是用火箭推进的动能撞击杀伤器,攻击低轨道的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及再入弹头。

  动能武器的主要优点是非核的,与核武器相比,动能武器负荷小,系统简单,研制周期与定向能武器相比有更高的费效比。动能武器涉及到许多高级技术,所以研制和发展动能武器也必将带动关键尖端技术的发展。

  划重点

  弹道导弹的飞行阶段

  一般来讲,弹道导弹飞行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导弹从发射架发射到导弹飞出大气层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在大气层内的飞行,一般称为导弹的助推段,也叫上升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导弹飞出大气层外,在大气层外向目标区域飞行的过程,一般称为飞行中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导弹到达目标区域上空附近,重返大气层,命中目标的过程,一般称为重返大气层阶段或再入段,即末段。

  “星球大战”系统的四道防线

  根据洲际弹道导弹飞行阶段,“星球大战”系统也分为“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及其携带的武器系统组成,用星载常规武器或定向武器攻击刚刚发射不久或正在穿越大气层的战略导弹;第二道防线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组成,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第三道防线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组成,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第四道防线由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组成,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

阅读剩余全文(

划重点

自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后,该系列电影就成为好莱坞的金字招牌,因其惊人的风靡程度,被誉为美国精英主义精神的代表之作。其实,在美国历史上有一套真实的“星球大战”计划作,曾颠覆性的影响了美苏之间冷战时期的战略博弈。1983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提出,计划使用最新的现代化技术为美国建立一套坚不可摧的导弹防御系统,让核导弹变得毫无用处,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当时舆论界就以时髦科幻影片“星球大战”来称呼这项计划。

[责编:武玥彤]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