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军70年 | 空军雷达兵:编织天网护长空

2019-11-12 08:57来源:央广军事

  央广网11月9日消息(记者吴德超 李明苏驰)空军雷达兵被誉为祖国空中防线的“千里眼”、“顺风耳”,经过近70年的建设发展,空军雷达兵全面构建起覆盖全疆域的预警天网,已经成为我军战略预警体系的主体力量。

  深秋的海岛,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在寂静的夜空中骤然响起,空军某雷达站官兵紧急进入战位。

  “报告指挥员,发现一批疑似目标。”“命令全站转进一等。”雷达操纵员紧盯着屏幕甄别目标,迅速编批上报。10分钟后,不明空情第一时间被成功处置。这个雷达站常年担负着祖国东南沿海对空警戒侦察、保障指挥引导等任务。

  站长王俊杰:“对于官兵们来说,这样的等级转进演练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项训练旨在提升我们全站对低空目标处置和应对的能力,在战时能够有效提升我们对复杂空情,特别是复杂的敌情、我情的搜索发现和处置应对能力。”

  1950年,人民空军第一个雷达营组建,拉开了边战边训、边建边战搭建神州预警天网的帷幕。从抗美援朝到国土防空,每一次重大行动任务都离不开雷达兵的保障支援,他们创造出“机动设伏、快速近战”等一系列战训法,引导保障兄弟部队取得辉煌战果。

  空军专家王明志:“信息化的空中作战是信息主导、体系支撑,雷达兵所获取的雷达空情,就是指挥员判断情况、定下决心的重要依据,也是指挥机构对空中作战行动进行指挥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雷达兵在空中作战中间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料图:锈迹斑斑、弹痕累累的雷达方舱

  空军某雷达站阵地上陈列着一个锈迹斑斑、弹痕累累的雷达方舱,雷达站站长贲克学介绍说,在30多年前的一次战斗中,敌方的300多发炮弹倾泄而下,在雷达方舱上留下了536个弹孔。然而,官兵们在枪炮声中始终坚守在雷达屏幕前,在敌人疯狂炮击的27天里及时准确报出527批空中情报。

  雷达站站长贲克学:“在当年的战斗中,装备在这里的雷达方舱已经被炮弹击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总共有大大小小弹孔530多处,其中有一发炮弹直接打在我们这部雷达的天线车上面,另外还有一部雷达的天线底座被炸坏,无法转动。我们的官兵是使用手拉背包绳用天线转动的方法,报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雷达情报。”

  正是凭着这种“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的精神,70年来,空军雷达兵有16个基层站(连)被授予荣誉称号,涌现出“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红色前哨雷达站”“马衔山模范雷达站”等英雄集体。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刘应华 摄

  近些年来,空军雷达兵加快转型建设发展,雷达装备不断升级换代,力量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军事训练不断贴近实战。

  这是执行跨区机动演练任务的空军雷达某旅机动营正在展开的一次夜间机动,他们全程保持车辆微光状态行驶,到达指定陌生地域后,迅速投入战斗准备。

  空军某雷达旅机动营某站站长熊志敏:“我们每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执行演习、驻训任务,累计行军几万公里,足迹遍布高原、戈壁、沿海、丘陵等不同地域。就是要适应我们中国各个地方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地貌,锤炼部队适应各种环境,为实战做准备。”

  进入新时代,空军雷达兵常态化组织部队上高原、入海岛、进戈壁驻训,提升全疆域全天候机动作战能力;与其他兵种经常开展互为对手、互为条件训练,依托空军实战化训练平台,深化体系对抗条件下制胜机理研究和战术战法创新,部队战斗力生成进入“快车道”,核心军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空军专家王明亮:“未来的空天战场,可能打的不仅仅是火力,打的不仅仅是机动,打的更是一种信息感知,剥夺对方的信息能力。对信息网络优势的争夺,将会对未来作战的胜利,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阅读剩余全文(

[责编:赵清建]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